姜维的终场战事(四)

从History 到 His-story

 

其实,民间智慧对姜维史迹“纠正”的可远不止“将老母妻子遗弃在天水”一处,姜维的Ending,本是「维率会左右战,手杀五六人,众既格斩维,争赴杀会。」(《三国志·魏书钟会传》)——是与乱军力战而死,但在戏剧《假投降》和《三国演义》中,姜维却是突发心痛→无法打打杀杀→自刎而死(94版老三国电视剧中,樊伯还嫌自刎的视觉冲击力不够,改成了“切腹而死”)。

 

而姜维出现在史书中的遗言:

「会惊,谓维曰:“兵来似欲作恶,当云何?”维曰:“但当击之耳。”」

也被罗贯中改成了著名的阵亡台词:“吾计不成,乃天命也!”

 

虽说《三国演义》(包括老三国樊伯版)的文本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但另一方面,罗贯中的“艺术加工”实则带有浓厚的对“忠义”的刻奇审美:

忠君爱国的诸多行为中,国覆邦危之际“自杀殉国”显然是最Self-Proved、最Highly-Appreciated的吧;

而自刎时绝望地呐喊一下“苍天啊”,也是最直击人心、最悲剧升华的吧!

 

与之相比,一个62岁的老头子痞气十足地来一句“还废什么话,打啊!”并真的冲上前去和小喽啰打打杀杀,杀了五六个人后被乱刀砍死,死了还被剖尸——似乎就显得毫无“悲剧美感”了呢!

 

到底是怎样一股别扭的力量,使得罗贯中作为一个“维吹”(诸葛亮死后的16回有9回都是姜维做猪脚),却不愿直面书写姜维真正的死亡和最后的言辞?

 

在封建道德世界审评历史人物的美丑忠奸,既要看心,也要看迹。本来随着1800年前一手史料的湮灭无踪,正如他那七零八落的尸身遗骨,姜维的“心”晦暗难测,姜维的“迹”更是飘忽杳沉,他全力以赴的终场战事,仿佛真成了一种无望的、“错误和暴力的混合物”(歌德语)。但后来的人要书写历史,不得不把所有当事人偶发的、单个的行动所导致的事件序列悉心编排出来,使之形成一个通过可理解的因果链条叙述讲出来的故事,历史因此变成了一个人们在其中能够与现实“和解”的重要维度(黑格尔语)。

 

我们可体会一下罗贯中写姜维的心路历程:

 

“天水关收姜维”中他写出了姜维的聪明灵气(识破诸葛之计)与血气方刚(单挑打赢赵云),他投降诸葛亮的不得已(洗刷掉“不忠”),也拼命表现了诸葛亮遇见姜维的欣喜,保留了史书中诸葛亮对其的高度评价(“心存汉室”)(谁还敢说“加害旧邦之不义”);

他圆满了姜维与母亲失散、再无相见的命运,同时也搭建了诸葛亮与姜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情感纽带(洗刷掉“不孝”);

他甚至把史书中诸葛亮继承者的明文指派人(蒋琬、费祎)降格成路人甲,在第一百五回诸葛亮殆后扶柩撤兵,第一百七回就倏尔过了十五年,姜维接着出兵雍州,塑造出姜维才是诸葛亮嫡传弟子+北伐大业接班人的样子(把裴松之「姜维,天水之匹夫耳,(亮)获之则于魏何损?」的轻视狠狠地吐嘈回去);

他写姜维“九伐中原”,胜了是大胜,败了也虽败犹荣(单手接箭+反杀郭淮),败因是“天意”、是“身后无主”、是被十二道金牌召回的倒霉岳飞附体……总之不是他的锅(洗刷掉“明断不周之不智”);

钟会伐蜀一直到姜维投降的过程,基本都顺着《三国志》史料,因为“历史本就精彩至极”。姜维假投降后,意图借钟会之手杀邓艾、借邓艾之手除卫瓘、矫郭太后遗诏等计谋也通通算在姜维头上。

到后来因钟会谋事不密又不速(锅当然是钟会的),事机泄露激起兵变,魏兵攻打进来之际,姜维亦“拔剑上殿,往来冲突,不幸心疼转加”,但末路的英雄仍是英雄,怎能被乱军所杀、被宵小所害?

还是自我了断吧!

一流的人生,当得起一流的自杀(“不节”污名也彻底洗刷)。

 

于是,姜维这个原本黑点多如活性炭的人,就被罗贯中用石膏填满孔洞并打磨成了圆润光滑的立身雕像,可立即摆进殿堂供奉的那种。

 

窥探了罗贯中的创作思路后,我们再度想起了(一)开头的问题:OOC(Out of Character)还是命中注定?

 

不管乐意与否,我们可能得先剥开历史和记忆的迷雾,重新审视一下:

这Character,是当事人自述袒露的Character?

是目击者口供证词中的Character?

是当朝史官取舍材料整理编纂下的Character?

是后世历史学家解读、争论下的Character?

是民间智慧找补+像打扮小姑娘一样重新装扮下的Character?

是因技术进步、出版自由而泛滥的书、影视剧、游戏、或由书改编的影视剧、或由影视剧改编的游戏…中的Character?

 

看起来,我们并不介意或讨厌OOC,相反,OOC是我们的宿命。

我们紧抱着历史不放,把历史当做一系列沙龙,假装话题人物通过我们的一段段谈话和再想象可以轻而易举地回到生活中来。

我们总是要像罗贯中那样,一遍遍地将姜维们从“可悲偶发性”的事实废墟中拯救出来,赋予其行为以连续性和一致性。

我们总是要揣度姜维的“心”,再串联一些“迹”。

与此同时,我们虚构编造。

我们编造出故事来掩盖我们不知道或者不能接受的事实;我们保留一些事情真相,围绕这些事实编织新的故事。

我们的恐慌和痛苦只有靠安慰性的编造功夫缓解,我们称之为历史(His-story)[1]。

 

------------------------------------

[1]摘自朱利安·巴恩斯小说《10½章世界史》(插曲)。


(一) OOC还是命中注定?

(二)“险境,就是我的庇护所”

(三)“收”姜维 

(五)掉入历史的罅隙 

(六)为何而战 


2019-09-10三国姜维
评论-1 热度-34

评论(1)

热度(34)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20flightrock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