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动漫宅拍起武打片——绣春刀影评

  《绣春刀》本是部俺绝不会打分超过三星的电影,但从9月看了第一遍后,意外地一直到现在都还挺喜欢,就絮叨一下俺感受到的各种小趣味吧。 
   
  首先要给导演的“颜控”点个赞,作为一枚直男导演,路阳大人不仅突破了“直男无审美”的屏障,更突破了直男“对其他男人”无审美的天花板,几乎达到“颜控”的高度。从《绣》各色帅锅开会的呈现,显示出他非常清楚怎么用镜头去欣赏男演员,去挖掘男演员的本色之美。 
   
  岔开一句,徐克也是挺有审美的古装片导演,但徐的审美自成体系,一般是让演员往他预先的美学设计里靠,且徐克镜头下的人物一般都美得比较中性(比如男装打扮的林青霞,眼影华服的陈坤,白脸白发的邓超),角色形象特质与演员本身相去甚远。而路阳这种,应该是选角就会选本身气质与角色相符的,或者根据演员本人来设计角色的细节。人物造型也不会超出常理地怎么妖怎么惑,但用正常的服装灯光刀具和肢体动作设计烘托下来,就让观众觉得“哇,帅一脸血”,而且是不同类型的本色之帅。(上一个俺知道有这种颜控“美德”的还是曾以“他怎么拍都不好看”这种原因辞导的菊花导鞠觉亮大人。)
   
  【从张震“帅得睁不开眼”说开去】 
  “以前咋没发现张震这么帅?”这是看片看到一半就冒出的感想。 
  张震也算是“伴随”俺这一代青春期过来的有名的帅锅了,但不论是卧虎藏龙的狂野深情蒙古大盗、天下无双的唱黄梅戏的正德皇帝、赤壁的“有如此案”俏孙权,还是墨镜王的春光乍泄、一代宗师中他作为男N号的匆匆一瞥,包括他独挑大梁的清矍木讷吴清源,也仅是觉得他是枚颧骨很高,脸部五官轮廓不错,气质(大体)比较内敛的帅锅,跟认同梁朝伟、金城武、吴彦祖是帅锅(现在是帅叔叔们了)是一回事。 
  但看《绣春刀》,突然觉得张震特别的帅,是那种只要出现在画面中,就完全移不开视线但又不敢多看的帅,“难道俺错过了什么?”于是翻出他从小到大的片子重温了一遍,把这张脸横看竖看几百遍后,总结出几点《绣》的加成之处: 
  1、帽子遮住过高的额头 
  张震的额头很高,天生发际线靠后(以至于很早就有粉丝担心他是否会过早守不住发际线),如果发型是露额头的(古装片往往会如此),加上他脸颊特别消瘦,这样在大屏幕上就容易显得脸长,且额头过高导致眼睛看上去比较狭长,加上鼻梁又高挺,整体五官线条会过于立体而凌厉。 
  一般如果角色不要求“气质太凶”,就会让他戴个帽子,或留点刘海,或整个泡面头,以柔化五官线条。 
  2、帽檐压低的同时,淡化眉脚 
  不要小看眉毛,它几乎是影响一张脸五官总体印象最重要的元素(男女都一样)。 
  震哥天生丽质,长了一对“鹰目斜飞”的好眉毛,这样他在演那种有狠戾之气的人物时随便化化妆就能跃然纸上。而《绣》的化妆师没有画出眉脚轮廓,保持日常的淡淡的样子,这样角色在不需要打斗的时候起码看起来不那么凶。 
  《绣》中出于角色需要,人物几乎全程带帽子,而且是帽檐很低的官帽,这样便完美地遮住了张震过高的额头,脸就不显长了,眼睛也不显狭长了,变成小脸美人了; 
  由于眉毛轮廓不明显,眼睛的地位也就更突出,角色“凶”还是“温柔”只需一个眼神就能转换,而不会有脸部线条来让人先入为主。 
  比如一开始抓捕许显纯沈炼一副凶凶的酷吏做派,队伍一解散三弟找他要钱时整张脸立马就柔软了下来,如果他没戴帽子露出额头,如果他还顶着《赤壁》里孙权那对剑眉,估计这个“一秒变软”的感觉就不会这么明显。 
  3、多用人脸上方30度角的俯视镜头,以凸显大双眼皮眼角上翘的的美妙轮廓 
  这个角度的镜头几乎是所有拍过震哥的导演都会有的特写爱好,只怪震哥那双“角度型凤眼”在这个角度下的线条太美轮美奂。《绣》里这种特写也特别多,简直可以另剪一部《凤眼的入门与提高》。 
   
  除了对震哥这张天生高冷脸有“特别处理”,《绣》对演员(不止震哥)的加成更多体现在服装道具设计、打斗场景、动作设计、pose设计等,以下慢表。 
   
  服装设计:剧中的飞鱼服样式和纹样看上去比较靠谱(最靠谱的一场戏就是韩旷家宴,百户千户指挥使们的官服都不错),其实做了很多符合现代审美的改良,使用立体裁剪,增加了皮革护肩、腰带等细节(以凸显演员的“腰身”),另外“飞鱼服”嘛,下截的衣裙百褶翩飞是重点,所以《绣》中的飞鱼服把“裙摆”剪成条状,加上衬里(小旗官是绿色衬里,总旗官就是红色衬里),演员动起来想不衣诀飘飘都难,何况武指还丧心病狂地加了那么多“起跳-转圈圈-劈砍”的动作,简直就是示范“如何正确地打开飞鱼服”。还有一些小地方,如官帽上的暗花、头巾上的暗格,都默默地拉高逼格。 
   
  动作设计:导演采访时提到很喜欢《谍影重重》(“相比老一辈武侠片导演,我们这一代有更多的养分来源”),《绣》的格斗系走的也是实战肉搏+手持摄影+碎片剪辑风(镜头确有模仿出那种细碎精准的律动感,虽然不如《谍影重重》那么炉火纯青),几乎零威亚,人物的翻转挪腾都符合物理定律(开片有个很棒的小细节,就是沈炼在巷子里翻上一面矮墙探查许显纯行踪,翻墙之前还是靠他手下托举借力的,而不是直接飞上墙头)。另外根据不同人物性格,设计的刀具和动作也不一样,一般来说是所持刀具器械越大,动作越大开大合(观众越容易看清动作),刀具越小越细,招式越快速细密。器械招式也反过来影响到角色的气质的多面性,比如丁修明明是个蛇精病的流寇,但因为那把炫酷至极的长刀,让人不免隐隐期望“扛着这么个炫酷的大刀,总得露一手吧?”于是最后果然来了个一人单挑后金骑兵小队的“百人斩”(虽然因为电影预算捉急把丁修马战+群战的戏虚化剪辑了);赵靖忠明明是个阴险狠毒的太监头子,但使得一手正气阳刚的好枪法(很可能是因为聂远演过同使枪法的赵云罗成于是导演就让其“驾轻就熟”地演个使长枪的太监),让人不禁怀疑“这个太监其实是有‘真枪’的?” 
   
  刀具设计:知乎上有详八刀具的长贴,就不扯了。还是说说让人印象最深刻的丁修那把长刀“梅莺”,后来看了《倭寇的踪迹》,推测梅莺的灵感来源于这种戚家军发明的“仿倭刀”。不过《倭》里面是开半截刃,以便武者可以手握刀把期身上前近战,《绣》里的梅莺还是开全刃,以表示丁修不需要近战?用这种长刀打架,武者一般双手持刀,用的是棍法演变来的刀法(据说是俞大猷从少林僧兵那借鉴的少林棍法)。顺便一提,《绣》里有一段是几个藤甲兵把沈炼打得吐血,貌似这个藤甲兵也是戚继光时代发扬光大的,专门团队作战对付倭寇刀法的兵种(但不知到明末是否禁军中还保留这个兵种)。 
   
  【当动漫宅拍起武打片】 
  如果说以上服装道具动作设计算是《绣》作为一部古装动作片的基本要素的靠谱,那么像“打斗场景”和“pose设计”等,就算是《绣》“有那么一点点”区别于其他武打片的小彩蛋了。接下来说说片中那些让人眼前一亮的对动漫宅来说“秒懂”的地方。 
   
  新选组的人设借鉴 
  常看日本动漫影视或了解日本历史的人都能看出,《绣》中三兄弟的人设很明显借鉴了新选组近藤土方冲田三兄弟的人设,近藤的厚重坚毅、土方的机变狠辣、冲田的忠诚勇猛都能与三兄弟对上号,连“老二”很冷面英俊,“老三”很阳光美少年还有肺病还因治肺病跟一个医馆姑娘谈恋爱都“原封不动”照搬过来!甚至医馆的民居装潢都很日式和风! 


   
  极富动漫色彩的人物亮相 
  特别喜欢追杀魏忠贤的夜斗群戏前三人组从屋顶跳下的登场亮相: 
  老三解决屋顶的暗哨——不小心掉落瓦片——还好暂时没被发现——三人接着沿屋顶走到第二进落——突然来个闪电——三人的影子落在地上被守在中庭的魏廷发现——魏廷和打手们朝屋顶扔短枪——老二先从屋顶跳下跟魏廷交手——魏廷被老二踢腿一击向后滑出一丈——趁这空档老三和老大先后跳下屋顶(老三由画面左方跳下,老大由画面右方跳下,站位三人中间突前,站好后三人靠拢)——魏廷问“哪儿的点子不要命了,跑来这撒野”——三人同时解开斗篷露出衣服上的飞鱼刺绣(快切四个镜头)。 
  整个过程不超过一分钟,但分镜、画面调度、节奏掌控极好。三人戴着斗笠穿着飞鱼服伫立夜雨中的造型,配上闪电雷鸣,让人耳边仿佛响起圣斗士穿上盔甲的那种噼啪之声。 
   

  JOJO式的弯曲pose
  这个属于“不说就没想到,一说还真有点那个意思”。 
  看第一遍就觉得人物有些特别帅的瞬间,一开始认为是单纯的演员在耍帅,后来看导演的采访几次三番“主动”提及自己喜欢日本动漫,比如《JOJO冒险记》,于是顿悟“诶?原来是借鉴了JOJO立?” 
  (关于JOJO立,就是说《JOJO冒险记》这个漫画,里面有个很大的特色就是漫画作者经常让里面的人物在使用替身战斗时摆些肢体奇怪弯曲、有时不太符合地心引力的pose,这些pose单看很怪异,其实灵感来自欧美众多流行杂志封面、海报、时装大片,隶属于整个故事充满时尚设计感的美学体系,且融合在故事中都意外地带感。久而久之(因为《JOJO》连载了很多年,从80年代到现在一直粉丝无数,热度不减),JOJO中的姿势被特称为“JOJO立”。) 
  倒不是说《绣》中也出现了标准的“JOJO立”,但有好几处借鉴了这个意思。最明显的就是三人在金刀严府血战完,大门拉开那一刻,三人(外加被抓的严峻斌)的站姿:老大扛刀正向镜头,老二手搭刀柄背向镜头,老三手擦嘴角侧向观众,然后三人还走秀似的在众人围观中慢镜头走下台阶,男子天团JY-Boys组合“酷酷嗒”。 
  然后沈炼买官那场戏,一开始从角落走出来拿袖子擦去刀上血迹,再期身上前把张百户逼坐进太师椅,大脚跨上旁边的桌子,然后歪着头把刀架上张百户脖子,这一连串充满“柔软弯曲美感”的动作,让人大呼“副导演(张百户那演员)好眼福!” 
  另外丁修这个浪人因为设定属性蛇精病,说话时一副吊儿郎当永远站不直的样子,也正好可以摆出弯曲的pose。 
   
  游戏中的密室格斗 
  暖香阁沈炼一人分别与弩兵、藤甲兵、赵靖忠打斗的戏,是在一个狭长昏暗的房间,很有游戏猪脚密室打怪打到boss出现的即视感(只可惜赵靖忠本来分分钟虐杀沈炼的武功居然因为沈炼的猪脚光环而摔个楼梯就摔晕过去)。特别是打藤甲兵那块,小兵们拿着方锥和藤编圆盾,一边比划招牌动作(拿那个锥敲击盾边)一边进行阵型变化,很有移动的NPC感。 
   
  【历史背景展板的细心搭建】 
  一般打打杀杀的片子,历史背景出现在开头几句“XX年间,奸臣当道/XX专权,残害忠良”就完了。而《绣》作为一部“极其典型”的“明朝末年,魏忠贤专权”(想想武侠小说、影视剧关于“魏忠贤期间”的故事简直如恒河沙数),它对于这个“历史背景展板”却布置得意外地精心,比如这些有名有姓的史书人物(看得出导演翻遍《明史》努力搜刮人名来给角色取名): 
   
  沈炼:明史上真有其人,也真是个锦衣卫,不过是在嘉靖年间,在锦衣卫里也只是个“经历”(文书出纳),不负责打打杀杀。后来因为弹劾严嵩被贬到居庸关守边,最后还被诬为白莲教而处死。 
  魏忠贤:这个显然,大家都知道的大太监大boss。不过让人惊喜的是,《绣》里面的魏忠贤,尽管金世杰老师的表现略显夸张,但角色本身却非常符合“史实”。他的确是被发配去守陵,的确是走到半路皇帝派人把他抓回来,的确是走到“阜城”这个地方,的确是带着护卫家丁,的确是听说皇帝派人来就“畏罪”自杀了(史书中是自尽,片中是自焚)。另外,关于沈炼杀他前的一段对话,魏说“崇祯小儿为什么要杀我?因为我最大恶极?西北匪患,东北有皇太极,皇上要的是军饷,我的钱就是军饷” 
  魏为什么要跟一个下层锦衣卫说东北军饷的事?因为史书中,魏的确是“筹集军饷小能手”,在位期间不仅想方设法从东南文官富人集团那榨取盐税海税商税,甚至干出为了筹集马匹赐给文武百官骑马特权然后逼他们向皇帝敬献马匹的事。 
  魏一倒台,东林党人立即让崇祯免去各种“苛捐杂税”,中央财政更加捉襟见肘,发不出军饷,最直接影响的就是前线的军情。天启末年到崇祯初年,从固原延绥,到宣大蓟门,再到边防重地辽东,都爆发了大规模的欠饷,蓟门一线尤其“塞垣颓落,军伍废弛”。紧接着崇祯二年皇太极绕过山海关取道科尔沁草原,翻越长城直逼北京城下,天下形势为之大变,后话不提。《绣》如果要拍续集,不妨以己巳之变为背景。 
   
  其他一些NPC: 
  许显纯:历史上作为折磨杨涟至死的锦衣卫酷吏而青史留名。 
  韩爌(旷):的确是崇祯年间的首辅之一,不过他并不是魏忠贤刚倒台时的首辅,而是在崇祯二年冬(《绣》故事发生的一年后)才当上首辅的。 
  颜(严)佩韦:历史上作为“民间义士”在天启六年因反对东厂逮捕东林党人周顺昌而发动苏州市民暴动,事后投案赴死,著名的《五人墓碑记》里的人物。 
  李永芳:明朝降后金的第一人,投降后跟随努尔哈赤一直从事间谍及策反工作。赵靖忠作为东厂特务头子,与李永芳搭上线也算是轻而易举、理所当然。 
  PS,片中塞外骑兵出场时问“哪位是李永芳将军给大汗请来的朋友?”,赵靖忠摘下帽子大声说“哔吧啦赵靖忠#¥&*#@”——本来一般观众都以为忠酱与对方说的是满语,但后来贴吧有人指出,那不是满语,倒像是蒙古语(有蒙族的朋友说“我不知道那是不是满语,反正我听懂了”)。再后来细看骑兵队的穿着打扮,也并不是辫子头(倒是与丁修的发型异曲同工),加上这一幕打打杀杀发生在科尔沁草原(拍摄地应该是木兰围场之类的地方),所以赵靖忠投敌的地点应是当时的蒙古境内,接头人也应该是蒙古科尔沁部朵颜卫的头领,所以忠酱对来人讲蒙古语而不是满语也圆得过去。 
  还有些被网友八出的在一些文书上(如周妙彤的刑部特赦文书、赵靖忠拟的捉拿阉党的名册)出现的龙套名字:李夔龙、杨寰、孙云鹤、苏茂相都是真官真名。 
   
  【该吐的嘈还是得吐】 
  喜欢一样东西,只是一个劲儿地夸它这好那好,这怎么可能是我的风格呢?! 
  《绣》的剧本硬伤不少,原本动笔写这篇就是为了吐个嘈,后来慢慢发现片子优点不比嘈点少才勉强走宽容路线。 
   
  人设嫁接的生硬 
  前面说到《绣》中兄弟三人借鉴了新选组三人的人设,只不过同为国家机器的爪牙,人家新选组是幕末历史风云人物,《绣》中的JY-Boys看着狂拽炫酷,实际上只是被阉党和东林党轮番碾压的底层吊丝,为了把“为毛新选组三人换个次元就混得这么low”这个疑点圆上,片中的老大卢剑星不得不改成“虽然人很坚毅可靠但太过迂腐混官场的情商为负”(从“让百户去帮自己升百户”来看,貌似智商也……),老二沈炼变成“虽然行事机变狠辣擅做实务可堪重任但胸无大志心心念只有教坊司的头牌姑娘”,老三靳一川变成“虽然貌似阳光带病美少年但还有个身为流寇的黑历史还被黑历史的渣ex敲诈勒索”。 
  这样做说好点是增加人物性格层次,说差点就是原创性不足,导致人物容易精分,很多地方人物行事的那口气接不上。 
  比如沈炼因为“行事机变狠辣”,所以他做得出私放魏忠贤咪走黄金四百两的事,但这么个会在紧要关头动脑筋冒风险的人,这个天天过着刀口舔血日子不可能不明白政治斗争就是你死我活的人,接下来却没有采取任何防范措施以应对这个大风险(比如好歹侧面查对一下皇帝下给赵靖忠关于魏忠贤的命令到底是要活人还是杀掉啊,好歹让魏忠贤给个什么把柄抵押物之类的以确保他不敢回北京现身啊,好歹拿那些黄金赶紧去铺个后路啊),而是天真地寄希望这事天知地知魏知我知地混过去,自己继续陪着兄弟安静地打打杀杀就好了,甚至都不提前知会老大一声——如果一个有才能有智商有执行力的人因向命运抗争而杯具了,人们会怪一怪社会啊现实什么的,如果一个很傻很天真的人捅了篓子还不知补救,人们一般就只能说“no zuo no die”了。 
  再比如老大卢剑星,从一开始“让百户去帮自己升百户还得罪了百户”(好绕),到后来笑着对兄弟说“谁都不用死,我们去过好日子”结果扭脸就自己去背黑锅顶罪(当然以命换命的兄弟情还是感人的),“老大事个忠厚可靠的好人但脑子不太好使/想不出好招”这一点倒是前后统一,但如果真这样,大哥何以成其为大哥呢?听到“我们去过好日子”时眼睛都亮了的沈炼对大哥的信心从何而来呢? 
  期望编导以后最好能放下“借鉴来的人设”的包袱,根据核心情节和人物性格来设计剧情添加细节,“赋予人物有略高于整个街区平均值的智商”与“表达人物被命运捉弄的无奈”两者并不矛盾的哈。 
   
  剧情设计的刻意 
  剧本为了紧凑,大部分内容集中在三天内,这就要求情节环环相扣,但正因为“为了环环相扣”,一些不得不有的过渡情节就颇显生硬。比如韩府夜宴后,丁修与靳一川相见没说几句赵靖忠就突然出现,更没说几句两人就突然打了起来,当时就觉得这场打斗好生硬,打斗后手伤被靳一川发现也好刻意,而且一个太监boss一个人上街还随随便便跟别人来个转角邂逅?后来才明白这些安排都是为了引出“让赵靖忠向丁修买凶杀人,然后修川两人来场名正言顺的打打杀杀”。可能一开始就想好靳的结局是被师兄打个半死,为了圆这个结局所以倒推出前面的剧情需要。 
  再比如为了最后有“沈炼重伤后雪中背女神,换来女神一句‘是我造成了今天的你’,多年的心酸终于有人懂”这么个“情感的升华”场面,就突然忘了这片从片名到结尾宣扬的是“兄弟情”。在那个重要的三人被分而击破的夜晚,沈炼为女猪耽误大半天跑趟诏狱无功而返不说,还折回暖香阁去找女猪(还非要把穿得好好的对襟褙子换成大红裙,就是为了后面有个“雪中红衫”的画面,但这也太刻意了点!),完全把跟兄弟一起跑路的约定抛在一边!打了半天逃过一死(而且居然是以赵公公摔下楼梯晕倒这样的bug,编导乃们就不能想个《谍影重重》式的狂霸拽杀出重围的方式嘛?),这时不是第一时间想到“我这边遭了这么多人袭击,不知大哥三弟有没有危险?”,而是背起女猪慢慢挪向三弟所在的医馆(而且女猪明明是肩膀受伤腿又没事为毛非要沈炼背着走啊?),拜托你这速度本来老三还能抢救一下的也被拖死了好吧。 
   
  历史政治背景似有还无 
  前面说到《绣》的“历史背景展板”布置得还算精心,但纵观全片,貌似也就真把“历史背景”当个展板放在那而已,剧情和人物都是小格局,并没有更进一步地融入明末这个动荡的历史大环境。 
  关于“大boss倒台后的权力真空”这种背景其实很有得可写,一个集权独裁的boss倒台,然后会有皇权、内廷(太监)、外廷(文官集团)、前方(蓟辽前线武官集团)、后方(东林党代表的江南大地主富人集团)各派势力争权夺势,而特务机关(东厂锦衣卫)作为掌握各方大量情报的机构,一般在这类政治洗牌中都具有先发优势。 
  《绣》因为是武打戏,打打杀杀的时间起码占去30%,剩下70%中为了主体剧情能编完编圆,的确没有多余空间去好好渲染各种政治势力。但《绣》中的特务头子东厂提督赵靖忠作为重要刻画的反派,面对刚晋升就出现的职业危机,自己没人手没办法,抓捕几个底层小官还要亲力亲为,一不注意还开罪了东林党人(污蔑严佩韦是阉党),以他所处的高位,散发出的这点政治能量可谓是“弱爆了”,唯一体现出他做的是国家级情报工作的,还是最后“一失败还可马上跑路投奔后金”这一点。如果说兄弟三人作为底层公务员没有大格局也就罢了,那么赵靖忠这个努力搞阴谋的反派格局也这么小就太不应该了。 
  如果剧本更遵从三一律一点,不如砍掉最后追杀赵靖忠的打戏,把魏忠贤返回京城到赵靖忠跑路这几天的剧情再丰富一下,给各色人物的戏份再多一点。 
   
  题外话,关于“赵靖忠为什么最后选择投奔后金?” 
  1、本身是东厂提督,有各路情报,包括后金方面(以及重要的汉人降将)的情报。 
  2、大厦将倾之时,这类国家机器的高层爪牙是最敏感、最会找后路的人。以前是叛国投敌,明末除了后金,没别的可挑(建州女真势力上升期,蒙古都被迫与后金合作,朝鲜作为大明属国估计跑过去了都会被引渡,况且还有毛文龙镇守东江),现在嘛,就是裸官外逃,北美西欧新澳随便挑。 
  3、看以前的武侠故事的人,最后的离去,一般是去归隐山林、泛舟五湖什么的(首选项还都是冬天没暖气的南方(苏州)),但《绣》中的大人物居然/终于口口声声提到“离开大明”,说明古人终于有国际外交观(而不是泛泛的天下观)了!另一方面,一般来说太监之所以作为皇帝的心腹皇权的延伸,就是因为太监是“无根之人”,不会过多考虑“百年之后”为自己子孙家族谋私利,但《绣》中的太监不但很有新意地考虑起人生抱负,还对皇权说弃就弃说走就走,侧面说明一个最后连太监都留不住看不牢的朝廷,权力组织崩溃是早晚的事。 
   
  吊丝的爱情观 
  路导作为一个直男宅导,采访中提到,周妙彤和张嫣这两类妹子,基本代表了他认为的理想爱情类型,而且周妙彤这一线还是整个故事发生的动因blabla——路导虽是枚优秀的青年导演,这基本无害的“宅男爱情观”一出手,还是让人大跌眼镜。 
  宅男心目中的理想爱情无非两种制式: 
  一种是苦逼的吊丝青年默默倾慕一位出身高贵心性高洁的大家闺秀(俗称白莲花),最棒的是这位心性高洁的菇凉还因为种种原因过着清苦不堪的生活(一般是沦落风尘啦、卖身葬父啦)(同时生活环境遭遇的不堪又更加衬托出菇凉品性的高洁,能在吊丝心中增加好几重受难圣母的光圈),于是吊丝带着“拯救/救赎”的心态一方面努力靠近默默奉献,一方面又无可救药地觉得女神如遥远的微光触不可及,在这种自我折磨自我牺牲中自high……《Creep》的歌词有没有,《三体》中云天明和程心有没有; 
  另一种就是阳光热血的底层青年(相对不那么苦逼吊丝)喜欢一个纯真、活泼、清新、可爱的小家碧玉,两人都是情窦初开,各种小甜蜜小悸动(小家碧玉还频频主动示好),当然这位美好的小家碧玉同样会因为种种变故(最好还是底层青年的直接原因)而香消玉损或失去纯真+童贞,然后回到模式一,开启愧疚/赎罪大法…… 
  总之,宅男的心仪对象要么是高冷的仅供YY的白莲花女神,要么是主动示爱的傻白甜小妞,在故事中的作用往往也是被损害被抛弃,等着被保护被拯救……反正怎么都不会是性格独立、不被动等待,不依附依赖,静可自我调整走出低谷,动可并肩作战相扶相持的人(嗯,这样的人就算有,也会是故事中的基友,而不是妹纸)。 
  说回《绣》中的炼彤二人,周妙彤这角色非常模式化花瓶,加上刘诗诗的包子脸和shi一般的气声念白,这花瓶都当得不算赏心悦目,戏份虽不多,感觉还挺拖戏。唯一有点新意的地方就是周妙彤从头到尾都不爱沈炼(“十动然拒”,而不是多年备胎熬成正胎),人家作为前大家闺秀,放着沈大帅锅不要,跟同为东林党二代的富家公子两情相悦倒也挺好理解(从《五人墓碑记》中“颜佩韦/周顺昌”的名字可知这是暗示严家周家是不一般的交情,那么严峻斌周妙彤可能还是青梅竹马老相好)。但这边厢沈炼为她冒大风险找钱找关系帮她赎身,回头连人家“愿不愿意”都不曾问一句,就显得一厢情愿地可笑了。连情话都是“我们去苏州,你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你说好不好”——Wait!你确定人家菇凉是吃货吗?你了解人家的兴趣爱好生活目标财务状况姨妈周期吗?你跟她一起探讨过人参怀疑过人参吗?你愿意为人家去死,却连好好了解一下对方都做不到,这叫爱吗?前期两人没啥有效的互动,后面的舍身保护和“你终于懂了我”的煽情就显得太刻意。编导写不出成熟平等的爱情,拖累的也是猪脚的性格完整度。(这段导演心中的感人爱情在同人文中化为“沈莉安夜夜上青楼打地铺”“你说去看看人家菇凉,就还真只是看看啊?”等喜剧梗) 
   
  总体来说,作为一部暑期档打打杀杀的片,《绣》故事格局小,剧本有硬伤,人物有俗套,虽然身处迷人的明末,但没啥历史深度广度,更没拍出历史的诗意,不过仍不失为一部招人待见的能激起观众“意识活跃度”的片子。 
   
  作为一枚80后宅导,路阳在影像处理方面不是啥天才鬼才,作为编剧水平也就中等偏上一点点,文本叙述差点想象力,但能在有限的条件下做到对全片质量的把控,不失为有巨大潜力的进步型导演(对比他前两部电影),况且作为态度认真、有考据癖、审美趣味相近的同龄人,他能找出俺们喜欢的帅锅演员,拍出想看的类型故事,想看的时代画面,已是难得! 
   
  据说《绣春刀前传》已拉到上亿投资,剧本进入筹备阶段,加油吧!挥舞苗刀的师兄与卖屁股的师弟,前传就指望你俩了!

评论-31 热度-152

评论(31)

热度(152)

  1. 共5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20flightrock / Powered by LOFTER